1
当前位置:
>
户外生存
一个普通人的荒野求生技能,从这三个方面开始准备就够了
2025-02-07 阅读:30

开篇

你有没有想过,如果某天你在野外迷路了,该怎么办?这个问题可不是在吓唬你,而是每个喜欢户外活动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。作为一个经常在野外撒欢的户外爱好者,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,掌握一些基本的野外生存技能真的超级重要。今天,我就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,和你唠唠野外生存那些不得不说的事儿。

心理建设

说真的,很多人一提到野外生存,脑子里就开始天马行空:会不会遇到野兽啊?会不会饿死啊?会不会被毒蛇咬啊?其实这种想太多反而是最要命的。我记得我第一次野营的时候,晚上树林里随便一点动静就能把我吓得够呛,连续折腾了一晚上都没睡好。后来经历的多了,才真正体会到保持冷静的重要性。

你知道吗?据统计,绝大多数户外事故都不是因为环境有多恶劣,而是因为当事人在慌乱中做出了错误的判断。比如说,有些人迷路后因为着急,盲目地乱跑,结果越走越远;有些人遇到突发情况慌了神,连最基本的求救信号都忘了怎么发。所以我特别建议,在出发之前,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。

给亲友留下详细的行程计划这事儿,真的是太重要了。不是简单地说一句"我去爬山啦"就完事了,而是要具体到什么时间去哪里,预计什么时候回来,路线是怎么规划的。比如这样:"我打算早上8点出发去莲花山,路线是从东门上山,预计下午5点前下山回家。如果晚上8点还联系不上我,请报警求助。"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,在关键时刻可能就是救命的稻草。

其实啊,心理建设还包括一个特别重要的部分,就是要学会接纳和适应。野外环境跟城市生活是完全不同的,你不可能指望在野外也能像在家里一样舒服。比如说,可能会遇到下雨,可能会有蚊虫叮咬,这些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如果你能以一个平和的心态去接受这些"不完美",那么整个户外体验都会变得轻松很多。

心态放平和了,接下来就要学会观察和判断。在野外,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到安全,所以一定要养成仔细观察周围环境的习惯。比如说,看看天气变化,注意地形特征,留意可能的庇护所位置等等。这些细节看似琐碎,但都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因素。

装备收纳

说到装备这个话题,那可真是能聊上一整天。很多新手总觉得要把能想到的东西都塞进背包,结果背着几十斤的东西上山,没走多远就累趴下了。其实根本不用这样,关键是要带对东西,而不是带很多东西。

首先来说说最基本的水和食物。一般来说,每人每天至少要准备2升水,如果是在炎热的天气,这个量还得适当增加。食物的话,建议带一些高热量、便于携带的,比如巧克力、坚果、能量棒之类的。记住一点,宁可多带点水和食物,也不要因为嫌重而少带,毕竟这可是关系到生存的东西。

手电筒绝对是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。我个人特别推荐那种可充电的LED头灯,解放双手不说,照明效果也好。而且现在这种头灯大多都有不同档位的亮度可调,续航能力也很强。建议选购的时候看看防水性能,毕竟在野外难免会遇到下雨的情况。

说到急救包,很多人都会准备一个超级齐全的,里面各种药品应有尽有。其实对于一般的户外活动来说,没必要搞得那么复杂。常用的止痛药、感冒药、创可贴、绷带,再加上一些处理扭伤的跌打药,基本就够用了。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,这些药品都要定期检查有效期,过期的要及时更换。

多功能工具和应急毯这两样东西,虽然平时可能用不上,但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。多功能工具最好选择那种带有小刀、螺丝刀、开瓶器功能的,这样能应付各种突发情况。应急毯虽然看起来就是一张很薄的金属膜,但保暖效果特别好,而且重量轻,体积小,非常适合放在背包里随身携带。

接下来我要隆重介绍一个在我看来堪称神器的东西——胶带。它的用途实在是太广泛了,修补装备、固定物品、处理伤口,甚至可以用来防水。我有个小技巧,就是把胶带缠在水杯或者登山杖上,这样既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,用的时候还特别方便。有一次我的鞋底开胶了,就是用胶带临时固定,这才顺利完成了剩下的行程。

装备收纳也是一门学问。首先要养成物品分类的习惯,比如说把所有急用的东西放在背包外侧的口袋里,这样需要的时候能快速取用。背包内部的物品也要讲究轻重搭配,重的东西尽量靠近背部,这样背起来会比较省力。防水的问题也要注意,重要的物品最好用防水袋单独包装,以免遇到下雨或者不小心被打湿。

实战技巧

说到实战技巧,那可就是重头戏了。首先来说说避难所的问题。在野外,如果遇到恶劣天气或者不得不过夜的情况,找到一个合适的避难所是最重要的。这里的避难所不是说要建造一个多么豪华的庇护所,而是要找到一个能够遮风挡雨的地方。

选择避难所位置要注意几个原则:首先要远离可能有危险的地方,比如说陡坡下方、枯树附近、河床等地方;其次要选择相对平坦、干燥的地方,最好是背风的位置;如果可能的话,最好能找到自然形成的庇护所,比如说山洞或者大石头的凹陷处。

如果实在找不到现成的庇护所,也可以用随身携带的装备临时搭建。比如说用雨衣或者防水布搭建一个简易的帐篷,再用树枝和树叶铺一个简单的地面,这样至少能保证基本的遮蔽。记住一点,在野外过夜最重要的是保持体温,所以一定要注意防潮和保暖。

水源的寻找也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技能。一般来说,在山区寻找水源要遵循"往低处走"的原则,因为水总是往低处流。如果听到流水声,那就是最好的指引。但是不管找到什么样的水源,都要记住一个原则:活水比死水好。所谓活水就是流动的水,比如说山涧溪流;死水就是静止的水,比如说水坑里的积水。

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水,都最好经过处理后再饮用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烧开,如果没有条件烧开,至少要用便携式的净水器或者净水片进行处理。我知道有些人会觉得山里的水很干净,可以直接喝,但是这种想法真的很危险。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上游是什么情况,可能有动物排泄物,也可能有其他污染源。

说到食物,这可能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。但是我要特别强调一点:如果你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某种野生植物是可以食用的,那就坚决不要去尝试。因为野外的植物中,有很多看起来很像食用植物,实际上却是有毒的。与其冒这个险,不如忍着饿。毕竟人在不进食的情况下,可以坚持相当长的时间,但是一旦误食有毒植物,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。

求救技巧也是必须要掌握的。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是"三",这个数字一定要记住。比如说,遇到危险时可以连续吹三声哨子,或者连续发出三个求救信号。如果带着镜子或者其他反光物品,可以利用阳光发出SOS信号。SOS信号是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,用摩尔斯电码表示就是"三短三长三短"(. . . - - - . . .)。

在求救的时候,如何增加被发现的机会也是很关键的。穿着鲜艳的衣服是一个好办法,特别是那种荧光黄或者大红色的衣服,在空中搜救的时候特别醒目。如果条件允许,可以在空旷的地方用树枝或者石头摆出"SOS"或者"HELP"的字样,这样也能增加被发现的机会。

实用小招

说到实用小招,那可就有意思了。比如说,你知道油炸薯片可以用来生火吗?没错,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那种薯片。因为薯片含有大量的油脂,所以特别容易燃烧。有一次我的火绒受潮了,就是用薯片代替,成功地生起了火。当然了,这只是一个应急的办法,平时还是要好好学习正确的生火技巧。

说到生火,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技能。在野外,火不仅能提供温暖,还能用来烧水、处理食物、驱赶野生动物。生火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地点,最好是在背风处,而且要远离易燃物。生火材料要准备充分,要有易燃的引火物、细小的柴火和粗大的木材。点火的时候要注意控制火势,不要让火变得太大。

方向识别也是一个必须掌握的技能。虽然现在有手机导航和GPS,但是这些电子设备都可能会出问题,所以传统的方向识别方法也要会一些。比如说,用一片树叶和一根针即兴制作指南针的方法就特别实用。具体做法是,先把针磁化(可以用头发或者衣服反复摩擦),然后把针放在树叶上,让树叶漂在水面上。因为针被磁化后会指向地球的磁场,所以就能大致指示南北方向。

还有一个特别实用的小技巧,就是如何判断天气变化。在野外,天气情况直接关系到你的安全,所以要学会观察天气的变化。比如说,如果看到天空中出现层层叠叠的鱼鳞状云,那很可能预示着要下雨;如果感觉空气特别潮湿,而且云层逐渐变低,那也可能要变天。这些自然界的信号,都是可以帮助我们预判天气变化的重要依据。

结语

说了这么多,其实野外生存真的没有那么可怕。关键是要记住三点:第一是保持冷静的头脑,不要因为害怕而乱了方寸;第二是做好充分的准备,包括装备和知识的准备;第三是掌握必要的技能,这些技能在关键时刻可能就会派上用场。

经验之谈

最后我要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。那是去年夏天,我在一次徒步过程中因为走错了路而迷失方向。当时天已经快黑了,手机也没有信号,说实话,那一刻确实有点慌。但是我很快就冷静下来,开始回忆之前学过的求生技能。

首先,我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准备过夜。用随身携带的装备搭了一个简易的庇护所,然后生了一堆火。那天晚上虽然不是很舒服,但是总算平安度过了。第二天一早,我就按照来时的方向,沿着溪流往下游走,最后终于遇到了搜救队。

这次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,掌握这些基本的求生技能有多么重要。它们看起来可能很简单,但真的可能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。所以我现在特别建议身边的朋友,如果喜欢户外活动,一定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求生技能。

记住,学习野外生存技能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刺激,而是为了以防万一。就像我们平时会买保险一样,这些技能就是我们在野外活动时的一份保障。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些技能,但一旦用到了,那就是救命的本事。

相关阅读